習近平怎樣選將才
  年齡上“到站下車”、交流上邁“部”跨“區”,習近平執掌下的中央軍委,正試圖引導廣大軍官靠實幹爭取進步、靠實績贏得重任。此外,習近平提出“軍人還得有血性”,要求在中印邊境、釣魚島、南海等敏感爭議地區有理有節地“亮劍”,這表現出了其治軍的戰略取向
  本刊記者/席志剛
  2月20日,經中央軍委批准,《習近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並印發全軍團以上領導幹部。與此同時,解放軍新一輪將領調整亦塵埃落定。
  這是繼2013年8月1日解放軍大軍區正職調整結束後,大軍區副職調整最密集的一次,涉及三大軍兵種以及七大軍區的30餘位高級將領。
  分析認為,儘管此次調整可以視為是“到站下車、跨區交流”一次常規動作,但從年齡、職級變化和交流方向來看,習的選將用人風格凸現其治軍思想。
  集團軍軍事主官獲重用
  據公開報道,此次調整中有6位是從集團軍軍長、政委崗位上調任,2位是從南疆軍區、雲南軍區任上晉升,這兩個省級軍區都肩負戍邊維穩重任。
  觀察人士分析稱,從中可以看出習近平執掌軍委以來選人用人的思路,那就是更加重視在一線領兵的將領,這符合其多次強調的“要堅持用打仗的標準推進軍事鬥爭準備”的理念。
  1月25日,隨著濟南軍區下轄的陸軍20集團軍軍長徐經年少將擢升為沈陽軍區參謀長並以該職級露面後,30餘名將領均已陸續履職新崗位。
  此前,隸屬南京軍區的第12集團軍軍長韓衛國升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沈陽軍區第39集團軍軍長潘良時升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第38集團軍軍長許林平外調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同樣升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的還有南疆軍區司令員張建勝。
  值得關註的是,許林平與潘良時二人在去年十八大上雙雙當選中央候補委員,是進入中央委員會僅有的兩位野戰軍主官,今次雙獲重用,躋身副大軍區級行列,顯受重用。特別是潘良時奉調執掌北京衛戍區,拱衛中樞,尤顯責任重大。
  上述兩人原來所執掌的第38、第39集團軍都是解放軍主力,具有光榮傳統,在朝鮮戰爭期間均有上佳表現,尤其是第38集團軍被譽為“萬歲軍”。劃歸北京軍區後,是距離首都最近的一支野戰軍,亦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兵力最多、武器裝備最優良的王牌部隊。
  與去年“八一”前後調整到位的大區正職所透露出的經歷過戰爭且突出戰功權重的特點相比,此番調整依然延續了習近平的選將用人思路,只是更註重主力部隊的作風傳承。
  歷來,陸軍集團軍軍長履歷是解放軍將領晉升至如大軍區參謀長、司令員等更高職務的一個重要通道,習近平顯然強化了這一路徑。自中越戰爭後,解放軍再無戰事,但強悍、能打、“虎狼之師”、練為戰的權重已在增加。
  此番調整,跨區交流任職仍是主流。成都軍區此次是政工將領交流的重點,沈陽軍區政治部主任高建國轉任副政委,其繼任者是隸屬於成都軍區的原雲南省軍區政委楊成熙;沈陽軍區第40集團軍政委劉念光調任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石香元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柴紹良轉任副政委,廣州軍區第41集團軍政委陳平華升任成都軍區副政委。
  習近平執掌軍委後對解放軍軍級將領調整,年齡上“到站下車”、交流上邁“部”跨“區”的共同特點外,用人導向向“能打仗的標準”聚焦。引導廣大軍官靠實幹爭取進步、靠實績贏得重任。
  此外,從此番獲調整的將領年齡來看,儘管以“50”後為主,但“60後”軍事主官已漸露鋒芒。陸軍第14集團軍原參謀長王凱,1963年生,少將軍銜,此次擢升為第13集團軍軍長;新任山西省軍區司令員冷傑松,1961年生人,亦是“60後”,他是現職軍級軍官中為數甚少的經過實戰考驗的將領。這意味著解放軍高級將領漸次向“60後”預置。
  戰略出擊顯強硬風格
  習近平就任中央軍委主席以來,11次視察各大軍區一線部隊,遍及二炮、空軍、海軍多兵種和武警部隊。
  在和平時期,習近平如此高頻度視察軍隊的做法,頗不尋常。此外,官方媒體能夠如此多地公佈習近平在軍中視察時的諸多細節亦不尋常,比如說親自審定4萬兵力演習方案,甚至公開了視察駐守內蒙古邊防部隊時的大量照片。
  分析人士認為,這兩個“不尋常”背後又有兩個“罕見”,一是中國持續發展遭遇到的挑戰是“罕見”的,另一個是中國走向海洋國家的機遇亦為“罕見”。
  2013年,中國遭遇到的罕見挑戰表現在美、日在東海海域製造事端;南海方面,美、日不斷與越南、菲律賓聯手搗鬼,即便是中國航母在自己的海域演練,都被跟蹤監視,甚至出現了中美軍艦對峙。
  可以說,中國在持續發展與走向海洋的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相關利益方的明爭暗鬥的烈度,都是空前的。
  於是,習近平提出“軍人還得有血性”,要求在中印邊境、釣魚島、南海等敏感爭議地區有理有節地“亮劍”,這表現出了其治軍的戰略取向。
  他的思想表述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強調戰鬥力是“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聚焦“能打仗、打勝仗”,更大的目的在於為中國所面對的日趨複雜的國內外安全形勢做好準備。另一個層面是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真正使戰鬥隊意識在官兵頭腦中深深扎根”。
  顯而易見,習近平的“強硬”風格在對外政策上得到了顯現。在東海、南海、朝核等問題上,特別是在和日本關係的處理上,表露無遺。圍繞釣魚島爭端,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
  分析人士認為,最具觀察性的指標是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劃分。雖然劃分防空識別區是國際慣例,但中國在敏感時刻公佈東海防空識別區,表明其並不擔心由此引起的誤解。
  在兩個“罕見”的背景下,習近平開始著眼於新形勢下軍隊體制編製調整改革的命題。
  劍指軍隊改革
  全國兩會前夕,關於軍隊改革的討論漸熱。但目前對於軍隊改革的最為權威的表述仍舊來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決定》中明確了國防和軍隊的改革方向和任務,並指出,在新形勢下,中國沿襲前蘇聯體系建立的國防管理、後勤與保障體制、兵役制度和動員體制,以及軍兵種和部隊建設結構方面的制度亟須轉型。
  習近平下決心借鑒和運用外軍改革轉型的成功經驗,擺脫技術和體制上的劣勢,建設符合國情、軍情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具體而言,推進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改革,包括優化軍委總部領導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完善各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理順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等。尤其強調深化軍隊體制編製調整改革,包括強化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推進聯合作戰訓練和保障體制改革;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減少非戰鬥機構和人員等。
  軍隊的體制編製改革的呼聲在軍內漸強,民間亦對解放軍改革充滿期待。三中全會後,儘管有不少軍改版本流傳,但未獲軍方證實,國防部去年12月11日發佈消息稱,總部有關部門正在籌劃部署,研究貫徹措施,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落實。
  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在《求事》雜誌上撰文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經歷了大力發展武器裝備的初始期後,正在進入攻堅期。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遵循變革規律,適時果斷地把變革鋒芒指向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樣才能保證變革取得成功。
  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整肅軍風軍紀的動作後,軍隊風氣大為改觀。此番印發《習近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意在為軍隊改革進行思想理論準備,高級將領調整到位後,軍隊改革或可破題。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說2013年還只是提出了軍隊改革的方向,那麼進入2014年後,軍隊編製體制改革將進入實施階段,有望出台具體的改革方案,並逐步將改革方案付諸實施。
  兩會後關於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啟動運行的消息無疑是軍隊改革的強力推手。在完成國家安全頂層設計和機構設置後,改革阻力和障礙將不受困擾。
(編輯:SN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n65qnm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